“那没什么问题就先这样,后面有结果会通知你”。这样的话或许大多求职者并不陌生,尽管面试基本不可能当场就给你结果,就算企业对你再怎么满意也不会当场回复你。但有时候你等待数日之后,却一直没有结果,对于你中意的企业,如何礼貌的询问面试结果?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你不能刚刚面试完就开始追问结果,问得太早显得非常着急,有些HR可能就会因此来砍薪资。不过也有HR坦言,他们最怕应聘者刚走出电梯,手机就弹出「您觉得我表现得如何」的追问。追问是微妙的心理博弈,如果面试官明确表示过3天之内回复你,那么第四天就是黄金窗口期,你可以试着回想面试过程中面试官的哪些问题你能够得出更进一步的想法。尝试借着话题与面试官取得联系,把你最新的思考结果整理成思维导图发给对方:那天跟您探讨的问题,我回来后又反复思考,最后有了更全面深入的启发,我有个习惯喜欢把觉得有价值的想法固定成文件形式保存,您帮忙参考下。
如此既显得你非常重视这个岗位,重视这次的面试机会,尊重面试官对你提出过的问题,同时又隐晦地表达了你善于思考总结复盘的思维习惯。并借着这个话题和面试官取得联系,如果他对你满意,通常会在肯定你的同时,告知你本轮面试结果。
不过要记住,追问最忌讳的是卑微乞讨的姿态,聪明人会将「求结果」包装成「求指点」。感谢您周三那天的深度交流,也别是您关于XX问题的建设见解让我受益良多,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期待有机会了解您对我这些想法的建议。字里行间将雇佣关系升华为师徒对话,让彼此间的关系从冰冷的招聘关系注入温度。

同时询问的渠道也有讲究,如果此前已经取得微信之类的即时通讯工具,建议继续沿用,但不建议通过电话直接询问。电话虽然效率比较高,但极易给对方造成负面感受。沟通的本质是降低对方的处理成本,而非单方面的释放你的焦虑。
如果最终结果差强人意,也不必就此灰心黯然。有的人会就此删除联系人,而曾经有产品经理在拒绝信上做出回复,并附上用户增长路线图的想法:「虽无缘加入,但思考与贵司在面试时提到的获客难题时,操你了跨生态联动方案,获取能激发新的灵感」。在数个月后,这家公司业务扩招,在做招聘计划时,这家企业首先就想到了当时这位候选人,并开出比当时更高的薪资,邀请候选人到这家企业中共事。
而如果成功收到Offer,确认函也可以成为你们合作的序幕,有位工程师在收到回复时敏锐地发现:我注意到团队使用Kubernetes管理容器,我已开始攻关Service Mesh在业务场景的落地路径,入职后我希望能首先做专项汇报。这份超出预期的交付觉悟,让他在入职当天就赢得公司领导的满意反馈。
总而言之,无论最后那扇门后是鲜花掌声,还是婉言谢绝,你都应该留下得体的身影,这是比录用通知更加持久的职业资产。每个人都必须记住,真正的胜者从来都不为结果卑躬。
本文提及的模板已准备好,点击开始创作
根据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岗位职责深度优化,匹配行业头部企业用人需求,为您提升简历质量带来更多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