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虽然可以选择合适的公司就职,但却无法选择与什么样的同事共事。在职场中,难免会遇到奇葩同事,最怕那些没有边界感的同事给你递来令人心惊的社交邀请。比如一位总爱打探隐私的同事突然给你发来消息,邀请你今晚到新开的网红餐厅体验,而你回想起上次共餐,对方一直接着酒劲追问你部门的奖金分发情况。
案例1:八卦同事频繁约咖啡,想跟你聊聊近况
应对策略:你可以说最近在赶项目总结报告,不如午饭的时候一起到公司食堂?
核心逻辑:委婉拒绝对方的邀请,明确因为客观原因无法接受对方的邀请,并且将碰头地点转移到公司人员集中的地方。比如在公司食堂,虽然表面上是你与对方的单独碰头,但在这种地方难免会和其他同事共享一张桌子,又或者因为熟人众多,如此避免对方来打探过分隐私的事情。
案例2:同时热情安利你展开副业
应对策略:直接反客为主:咦,原来你在搞美妆社群呀,正好我们组最近向做一次用户裂变活动,或许我们可以现在你的社群中做下尝试,我可以向组长申请给你拨点经费预算。
核心逻辑:通过话题的转移,明确你对此不感兴趣,并将话题升华到公司层面,引出对方的副业对公司业务的帮助性,并通过「申请经费」的方式,间接让对方感受到你似乎不知道在公司内搞副业的违规情况,对方碍于担心你曝光他的副业,未来也不会再想跟你讨论此事。
案例3:都是同事,这么熟了这顿就你请客吃饭
应对策略:啊,我之前的公司聚餐都是人均AA,原来我们这边是轮流请客吃饭啊?你们上次是谁请的,下次又要轮到谁了?

核心逻辑:通过装傻的方式,提出过去都是AA的方式,并继续假装好奇,询问上次是谁请的,下次又是谁了。直接将压力转嫁给提出让你买单的人。他说谁都得得罪一片人。
案例4:强行邀请你不感兴趣的活动
应对策略:真佩服你坚持XXX的毅力,不过我就做不到,我更喜欢静态类的活动(提出一个反向的活动类型),我刚好这周末约好了人参加,你要不要一起。
核心逻辑:委婉表达你不会去参加这类活动的想法,并且提出一种对方可能不喜欢的活动,同时进一步传递你在他之前已经安排好行程,反向来邀请对方是否参与,如果万一对方真的答应一起去,你可以说:行,那我跟我朋友说下。随后想个理由以朋友的口吻来拒绝对方参与,比如:我朋友那边跟他家人一起,他说可能不太方便。
其实说得再多,总结来讲,职场社交的本质在于智慧应对,在于把每个看似棘手的邀请,都变成展现你智慧情况的机会。当你能巧妙拒绝对方,化解现场的尴尬,用客观无法推卸的原因来拒绝,这些从容的应对,将在同事心中对你留下值得尊重的印象。
文章中的干货,已内置到这些模板中
根据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岗位职责深度优化,匹配行业头部企业用人需求,为您提升简历质量带来更多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