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今在职场中开始有部分企业宣传反内卷,但依然有很多人处于职场内耗之中。许多人在工作中会因此感觉到非常的疲惫,每天都要面对层出不穷的琐事与压力,又或者是陷入无谓的纠结与焦虑。如何摆脱这种内耗状态,重塑积极的职业心态?以下三步将为你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你在职场中赢得更多成就与满足。
识别内耗源,按下暂停键
在职场中,内耗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可能是对领导一句话的反复琢磨,或是对过去小失误的纠结,甚至是担忧未发生的困难。为了能够找到这些“时间小偷”,你需要绘制一份个人的“内耗清单”。如果你也是这样,建议可以花一周时间,记录下那些消耗你情绪最多但没有产生实际价值的事情。例如,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对某个项目的细节反复思考,却并没有真正推动项目进展。将这些事情写下来,就能更加清晰地看到哪些是内耗的根源。
在明确了问题源头之后,可以实施“思维隔离”。一种有效的方法是“5-5-5”法则。在面对问题时问自己:“这个问题五天后、五个月后、五年后还重要吗?”借此问题的反复考量,许多内耗就会显现出来,进而帮助你做出更理智的判断。
同时,每天抽出15分钟的专属时间,将当日的烦恼记录下来,告诉自己到时再处理。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让负面思维随时随地侵袭你的心情。
转换思维频道,重构问题框架
内耗的根源往往在于僵化的负面思维模式。通过改变看问题的视角,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为可行动的课题。首先,试着从“受害者”的心态转变为“掌控者”。你可以将“他们为什么这样对我?”重构为“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做些什么来改善?”这种简单的问法转变就能够激发出积极的思维,帮助你寻找解决方案。
重要的是,要将精力从无法改变的“关注圈”转向可以行动的“影响圈”。与其纠结他人的看法或公司政策,不如专注于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沟通方式。换句话说,别让外部因素影响你的内心平静。

运用“念头拆解术”也是帮助减轻内耗的重要方法。当心中出现负面想法时,问自己:“我认为领导不认可我”这种想法,是否有证据支持?也许你会发现,领导开会没点你名,除了可能是对你不认可,或许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时间紧”、“想听别人的意见”。寻找多重可能性,可以帮助你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问题
设计不耗能的工作流程与人际边界
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建立健康的边界,你会发现这可以创造一个“低摩擦”的环境,从根本上减少内耗的发生。打造一个“防内耗”的工作流至关重要。尝试使用“吃掉那只青蛙”法则,每天早上优先完成最困难的一项任务,获得掌控感。解决了最棘手的问题,后面的工作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清晰的闭环也很重要。确保每个任务都有交代、每件事都有着落。这样可以避免因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焦虑,让你在工作中感到更加安心。当每一件事情都有明确的进展时,内耗自然会减少。
在建立人际边界方面,学会课题分离是关键。要分清什么是属于别人的事(比如同事的情绪),什么是自己的事(包括我的工作和反应)。不必为了他人的情绪而感到内疚,学会“有礼貌的拒绝”,对超出自己负荷或职责范围的要求,采取友好的方式设限。比如,当同事要求你帮忙,但你正在忙别的任务时,可以说:“我现在正在忙XX,要不你问问YY?”这样的拒绝方式既温和又坚定。
还有设计能量补给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中,给自己安排简单的稍息,可以帮助大脑进行短暂的“充电”。每工作45-60分钟,站起来活动5分钟,或者远眺深呼吸,都会有效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
同时抽出时间记录下三件自己做得好的事,哪怕是再小的成就,都能帮助你战胜大脑内的负面偏好。在经历繁忙的工作后,找到一点小确幸来对抗疲惫,让自己拥有积极的心态。
最后,给自己下班增加点愉快的感觉,比如,关闭工作邮箱、散步回家,能让你实现心理上的脱离,帮助身心进行恢复。这样的仪式感能够让你在工作与生活之间画出明确的界限,从而更好地享受生活。
长期的职场内耗会消磨人的意志,但通过以上三步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有效地摆脱它。通过诊断与阻断,认知重塑和系统构建,能够让我们重塑积极的职业心态,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内耗无处不在,但胜过它的,是我们对自己情绪与思维的掌控。希望每位职场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拥抱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职场生活。
文章中的干货,已内置到这些模板中
根据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岗位职责深度优化,匹配行业头部企业用人需求,为您提升简历质量带来更多灵感。